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扔了就跑、门口签收 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如何破解 正文
时间:2025-09-08 11:41:34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焦点
扔了就跑、门口签收 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如何破解 编辑:汤晓雪 来
投送快递件“扔了就跑”“门口签收”;没经同意,门口快递就被放在快递柜或快递点;还没收到快递,签收订单就显示“被签收”;要是快递没翻看物流,快递就在快递柜里错过了“七天无理由退货”期……诸如此类的最后尴尬情况,你遇到过吗?公里
“手机一点,快递到家”,难题网上购物的何破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快递业务的扔跑发展。据统计,门口2021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超1000亿件。签收对于很多人来说,快递快递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部分,但由于“快而不递”所引发的公里纠纷和困扰,也成为了不少消费者“买买买”中的难题烦恼。
近日,国家邮政局就《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对快递行业的末端投递服务规范进行了明确:“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递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情节严重的,最高可罚3万元”。
快递业的服务是“门到门”服务,快递人员的收入以计件为主,多劳多得。除此之外,快递公司还有庞大的运营管理成本。由此算来,将快递进站、进柜,无论从效率还是效益考虑,都要比逐一上门派送时间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快递柜和快递站点,也着实为无法当面签收的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快递员可以“默认”将末端服务设施和送货上门等同起来。
从2011年到2021年这10年间,快递业务量增长了26.2倍,而快递员数量只增长了不到5倍。快递行业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行业性难题。“最后一公里”的快递配送和成本之间一直处于一个脆弱的平衡状态。不过,快递业仍然在发展以及不断有后来者加入的现实,说明快递业的市场价格竞争仍有空间。但无论如何,快递业发展的根基就在于“门到门”的服务标准,失去了这个根基,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就难以为继。
当前,我国的快递量已达到日均3万件。面对如此巨大的快递投送业务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十分紧迫。从这个意义上说,《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的出台及时而必要——既规范了快递人员与消费者之间“最后一公里”的投递标准,也倒逼着快递企业提升服务标准,优化商业模式以及对快递人员的激励机制。
当然,在现实中,拨打快递公司的投诉电话后仍然无法解决纠纷的情况多有存在,也极少有人会为了一件快递而与快递公司对簿公堂。过高的维权成本,让很多消费者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权益,因此,坚决执行、实施和监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规定就格外重要。
破解快递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的出台和落实是一个契机,快递企业应借此严格服务标准,保证服务质量,同时改革和完善对快递人员的业务考核机制,提高“最后一公里”的投送完成度在业绩考核中的占比——这些不但关系着快递人员的切身利益,更决定着他们的服务质量。
作者:朱晓帆
我市举行“汉江法韵” 2023年第三期读书分享会2025-09-08 11:20
国家发改委: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于7月下达2025-09-08 10:57
喜报丨热烈祝贺伟业计量成为信阳市环境监测标准物质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2025-09-08 10:28
落雁乡:“小金瓜” 绘出乡村振兴“大钱景”2025-09-08 10:06
重磅更新!《一起开火车2》迎来全新地图与联动船员,《Among Us》角色同步登列2025-09-08 09:39
我市举办新时代好少年发布活动_2025-09-08 09:34
潜江以旧换新政策点燃消费“新引擎”2025-09-08 09:24
关注青少年成长 青穗志愿服务队多地开展健康服务2025-09-08 09:09
中国足协:中超联赛3月1日开幕,11月2日结束2025-09-08 09:09
江川“医”路同行: 跨越山海的粤桂医疗协作2025-09-08 08:55
不同添加物对延长皮蛋干贮藏期的研究(一)2025-09-08 11:41
強台幣來了,買日圓比美元好?台灣匯市三大觀察點|天下雜誌2025-09-08 11:25
眨眼张嘴都能造假!你的人脸信息或许正被这样盗用2025-09-08 11:03
国网汉阴县供电公司:迎峰度夏为民生 “零点作业”无感知2025-09-08 10:35
羊奶商机,意美特羊奶片火爆来袭!有品更有味!2025-09-08 10:15
汉阴公安交警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2025-09-08 09:53
天下財經週報:核三完全除役後,電到底夠不夠?|天下雜誌2025-09-08 09:46
全青赛女子个人全能项目收官_2025-09-08 09:30
泉州新增及重新启用14个电子警察抓拍交通违法2025-09-08 09:14
巴菲特:「人們最悲觀時,是最好的買點」 為何市場下跌是好消息?|天下雜誌2025-09-08 08:57